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百年詩社 何去何從 瀛社 新任理事長就任

傳統漢官話發音的詩社, 承繼台灣由中國東南地區移入之漢學文化, 在日本領有台灣時成立的瀛社, 本身就代表近代台灣文化與政治經濟狀態的第一次衝擊與因應. 透過詩社, 台日高級知識份子得以交流溝通, 免除了一些動盪中不必要的社會不安與損耗, 也讓台日詩文化有所交流. 日日新報記者, 與洪以南社長, 基隆顏家, 是主要推動者.

瀛社第二階段的改變, 發生在二次戰後. 蔣家政權來台, 中華文化主流的北平 上海 南京 兩湖地區的知識份子來台,加入瀛社. 也透過台灣煤礦業巨子李建興先生, 發揮文化溝通交流的功能. 瀛社再度興盛.

瀛社第三階段的改變是剛卸任的林正三先生完成的. 他帶領他的眾多學生, 以無比的恆心與毅力, 把一個垂垂老矣的團體,正式登記為社團法人. 整理歷史紀錄, 推廣傳統詩, 舉辦多項展覽, 與書道結合, 與學界交誼, 取得政府單位的支持, 完成瀛社百年系列活動, 是瀛社得以度過百年 老而彌堅的最大功臣. 至於旁邊協助他的人就略過不記了.

新社長面對 社會多元化, 中國與台灣之新局, 以及台灣文化產業轉型, 政府推動文創產業, 種種台灣社會年輕人即將面對之衝擊, 愚以為要吸引更多人來參與, 面對的思維與選擇是, 到底我們只抱著傳統這一塊, 孤芳自賞, 變成活骨董? 還是加入文創大軍, 作第四階段的改變呢 ?
瀛社不只是詩社, 從創立之日起, 就有其積極之隱性目標. 也就是社會責任. 也唯有獲得社會廣泛的欣賞與認同, 並支持, 才能更茁壯,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古詩, 進而發揚光大.

書法

篆刻
數位影像
影音
融入生活用品 題升生活品味 融入詩之意境 文創產業生力軍之培養 產官學詩社更加緊密結合
或許是瀛社諸賢可以思考的方向

Bamboo  poem

Orchid

words

觀音山

山中古剎  Old twmple in the mountain

潘祖蔭-伯寅-自製閒章

bamboo-tree

以上 一些例子 共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