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我的數位攝影創意藝術十年

學生時期1970年代玩過一陣子攝影,後來覺得沒什麼挑戰性,拍拍紀念照而已。這一世紀是數位相機出現而開始普及的時代。現在幾乎每人隨時都可留下數位影像。

面對這個情勢,影像的藝術當然面對衝擊。

用畫的,也會先取得影像,再慢慢畫。

 20170413_134442 拷貝

 

用拍的

有人是復古,回去傳統玻璃板,針孔,膠片............

 20170620_100520 拷貝

 

有人另闢蹊徑

當年因為玩攝影 無論黑白或彩色,都知道成本問題。

數位之後,這是一個大革命,

 20170622_084806

第二,攝影很難被稱為藝術的原因,因為一開始就有畫家利用光學投射來輔助繪畫,因此這裡有矛盾。

 20170409_101035 拷貝1

第三很簡單,你拍得到,我不會自己拍看看,因此價錢拉不高。

到這裡為止,就知道,要靠攝影當藝術吃飯很難。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arguanartspace/

所以低成本的消遣自娛藝術。

 20170212_130814 拷貝

真的這樣嗎?

 https://www.flickr.com/groups/dgvastaiwan/pool/

各種數位影像運用再製,來自世界各地,特別之處,在於傳遞與可修正性,環保與療愈,我想大家都在摸索中,但是業界已經或多或少使用數位影像處理,只是沒點破..........

 18th century, enamel on glass. 乾隆 料畫琺瑯 扳指 2.7公分

那麼擺明就是利用攝影數位影像檔再後處理的創作藝術,有空間嗎?

20161118_130801 拷貝2

 20170622_084825 拷貝

 20170528_161035 拷貝

 20170626_121532

 flower-and-the-vase

 

 20170101_103425

當然有,但是不能靠老腦袋.............

 20170514_161907 拷貝

 

藝術回歸藝術

 書香門第的近代史

付得起的價錢來進入每一個家庭,應該是未來的路。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博物館文創 文物 功能再現與新用

博物館的器物 家具 甚至展示空間如何活化?

最近有一篇報導,意思說故宮文創在商業掛帥之下,已經是把帝王宮廷招牌拉到地攤了。

其實台灣人(指現在有戶口在台灣)最應該慚愧的, 就是沒有自己的博物館。

故宮是人家大清皇帝收藏的東西,被中華民國搬運來台避難。

 

台灣博物館是日本的外來新政權要開發利用台灣的第一步,了解這土地,除了閩粵移民外的東西。 

 

 

南海路歷史博物館,是中原古文物加上宋美齡的藝廊,我沒記錯的話。

 

台灣歷史博物館在台南縣,說的是早期開發史。

 

真正與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香港,東京,首爾,等等同級都會並列,由當地民眾捐獻的文物與故事組成的博物館沒有。

 

 

這就是我推--設台北府文化歷史博物館於台北府考棚舊址的原意 。

 

-------------------------------------------------------------------

所以 博物館第一就是要有欣賞價值,宣傳效果。

 

數位時代,看一下我怎麼弄。

 

Peking glass  vase, Ching

建國通寶邊飾

minivase

明末清初 青花魚缸

孔雀藍05

徽宗皇帝 御用 櫻桃

百合5

20150202千秋萬歲

burner-art-2

a2013展覽選 06 蓮紋淨瓶菊花開 普陀觀音及時雨



jadeitringflower


Song vase


DGVAS-logo 壁虎 靜靜不動 等著蚊子停下 這支胖胖的肚子應該技術很好


16伽耶山頂經-完成二  Visual Art out from old stuff


達摩像 壽山石 硃砂凍 Sousan stone carving : Damou,Bodhidharma


徽州-曹素功製墨  二獅繡球 寓意 事事如意



二十世紀初 風格


富貴萬年 Happy Moon Festival to everyone 唐代 茶葉末釉萬年罐


唐 八菱 狩獵紋 銀殼鎏金銅鏡






 

 

 

台北府,北台灣進入世界舞台的起點,這是現在住在這地區人民的"面子"

沒有文物收藏後的捐展,這都市的文化不會高,無論物質或精神。

 

 

 

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旋轉的魅力

發現這樣處理,有把簡單平常的畫面,添加了ㄧ些趣味,也吸引較多注意力。

 

20161016_123338

 20161016_150454

 

 20161017_101851 拷貝

 

 20161017_101439 拷貝

 

 20161010_104558 拷貝3

 

 20161010_104558mm

 

 jumping into the world of colors

 

 20160926 Typhoon Megi

 20160924_120601m

 

 20160915_162141 拷貝4

 

 20160921_125704

路是人走出來的

數位攝影藝術創作的路,還很長,但是很有趣,很友善。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數位創作改變視覺創作的未來

那天

走了一趟藝術博覽會,昨天走一趟蘇富比拍賣預展。

當然,不一樣的空間感,會有不一樣的價值感。

 

 20160915_162141 拷貝8

但是,

創意來說

 20160924_120601 拷貝3

 

技巧來說

用心來說

天地之差 也反映在價錢也不過份

 20160924_115733

 

輸給古人,輸給別人,

 20160912  Palace Museum ,Taipei

 

沒有時代與地域特徵

是我的感覺。

20160924  60年後 拆除路橋


 

許多年輕畫家

殷切的希望有伯樂

但是走一圈,

-------我這樣一句話

藝術不能跟著老師走

 20160922_154557 拷貝

 

 

藝術當消遣可以拜師

藝術要賣錢,閉門十年磨一劍都不過份。

 

 aP9050210

要看得多,知識廣。

人家一號拍賣多少錢,盲目的跟,盲目的比,

也只有靠人捧場了。

 20160915_160220 拷貝

 

藝術是迷人的

20160827_093429 拷貝

 

收藏是迷人的

 18th century, enamel on metal, snuff bottle

但是要能走出自己一條路,

 20160915_162137 拷貝 2

不是靠標價高來吹捧。是靠實力與毅力 ,走自己的路。